恐懼癥(phobia)又稱恐怖性神經(jīng)癥,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精神疾病。即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處境是外在的,盡管當時并無危險。發(fā)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jīng)癥狀。平均發(fā)病年齡為 15 歲,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兩倍多。
還沒有完全明確恐懼癥的病因,目前認為發(fā)病主要是遺傳因素、神經(jīng)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
恐懼癥包括廣場恐懼癥、社交焦慮障礙和特定恐懼三種類型。
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xiàn)。
恐懼癥患者明明知道自己的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xiàn),難以控制恐懼。
發(fā)作時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植物神經(jīng)紊亂癥狀,比如出汗、臉紅和口干。
聯(lián)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是治療恐懼癥的最佳方法。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抑郁藥物(例如帕羅西?。?、?苯二氮卓類藥物(例如勞拉西泮)、β受體阻滯劑(例如普萘洛爾或美托洛爾)。
日常應該注意按照醫(yī)囑堅持服藥。另外,患者需要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
目前還不明確恐懼癥的確切病因,因此還不能預防此病。
恐懼癥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xiàn)。
恐懼癥有哪些癥狀?
廣場恐懼癥
主要表現(xiàn)為害怕離家或獨處,害怕處于被困、窘迫或無助的環(huán)境。
在自認為難以逃離、無法獲得幫助的環(huán)境中恐懼不安?;乇苓@些環(huán)境,甚至完全不能離家,害怕沒有人陪伴離家,甚至害怕獨自在家。
這些環(huán)境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車、火車、地鐵、飛機)、在人群、劇院、商場、電梯、飯店、車站等公共場所,在廣場、山谷等空曠地方。?
患者常常有期待性焦慮,持續(xù)地恐懼下一次發(fā)作的可能場合和后果。
患者恐懼的程度可以是焦慮不安,也可以達到驚恐發(fā)作的程度。
驚恐發(fā)作是指在沒有特殊的恐懼性處境時,突然感到一種突如其來的緊張、害怕、恐懼感,甚至出現(xiàn)驚恐。
此時伴有瀕死感、失控感,大難臨頭感。
一個患者信賴的親友陪伴可以明顯減少驚恐的發(fā)作。
長期患病可以合并抑郁障礙、酗酒和藥物濫用等問題。
社交焦慮障礙
又稱社交恐懼癥,主要癥狀是顯著而持續(xù)地害怕,在公眾面前可能出現(xiàn)羞辱和尷尬的社交行為,擔心別人會嘲笑自己的社交行為,在社交場合持續(xù)緊張或恐懼,在別人有意無意的注視下,就更加緊張不安、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1]。
盡管患者意識到這種緊張和恐懼是不合理的,但是仍然設法回避相關的社交場合,在極端情形下可以導致自己與社會隔離,對必須參加的社交充滿焦慮,并承受著強烈的焦慮和痛苦來參加必需的社交活動,在盡可能完成必需的社交行為后就匆忙離開[1]。
這些回避行為可以嚴重影響患者的個人生活、職業(yè)功能和社會關系[1]。
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焦慮癥狀更多伴有臉紅、出汗和口干[1]。
特定恐懼
是指患者的恐懼局限于特定的物體、場景或活動[1]。
表現(xiàn)分為三個方面:可能要面對恐懼刺激的預期焦慮;面對時的恐懼;為減少焦慮的回避行為[1]。
患者通常害怕的不是物體或場景本身,而是隨之可能帶來的后果,如恐懼駕駛是害怕交通事故,恐懼蜘蛛是害怕被咬傷[1]。
這些恐懼是過分的、不合理的和持久的[1]。
盡管患者愿意承認這些對象沒有什么可怕的,但是這并不能減少他們的恐懼[1]。
害怕的對象可以是特定自然環(huán)境(例如高處、雷鳴、黑暗)、動物(例如昆蟲)、被注射、場景(如飛行、電梯、密閉空間),其他如害怕窒息、感染某種疾?。?a class="s-link" href="/pc/disease/323585/">艾滋病)等[1]。
特定恐懼一般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現(xiàn),如果不加以治療,可以持續(xù)幾十年[1]。
對恐懼情境的害怕一般穩(wěn)定存在,導致功能殘缺的程度取決于病人對恐懼情境的回避程度[1]。
恐懼癥的診斷:
(一)恐懼癥的診斷標準1.符合神經(jīng)癥的診斷標準。
2.以恐懼為主,需符合以下4項:
①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②發(fā)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jīng)癥狀;
③有反復或持續(xù)的回避行為;
④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3.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須是或曾經(jīng)是突出癥狀。
4.排除焦慮癥、分裂癥、疑病癥。
(二)場所恐懼癥的診斷標準1.符合恐懼癥的診斷標準。
2.害怕對象主要為某些特定環(huán)境,如廣場、閉室、黑暗場所、擁擠場所、交通工具(如擁擠的船艙、火車車廂)等,其關鍵臨床特征之一是過分擔心處于上述情景時沒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3.排除其他恐懼障礙。
(三)社交恐懼癥的診斷標準1.符合恐懼癥的診斷標準。
2.害怕對象主要為社交場合(如公共場合進食或說話、聚會、開會,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難堪的行為等)和人際接觸(如在公共場合與人接觸、怕與他人目光對視,或怕在與人群相對時被人審視等).3.常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
4.排除其他恐懼障礙。
(四)特定的恐懼癥的診斷標準1.符合恐懼癥的診斷標準。
2.害怕對象是場所恐懼和社交恐懼未包括的特定物體或情景,如動物(如昆蟲、老鼠、蛇等)、高處、黑暗、雷電、鮮血、外傷、打針、手術,或尖銳鋒利物品等。
3.排除其他恐懼障礙。
診斷:
1、符合神經(jīng)癥的診斷標準。
2、以恐懼為主,需符合以下4項:
①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②發(fā)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jīng)癥狀;
③有反復或持續(xù)的回避行為;
④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3、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須是或曾經(jīng)是突出癥狀。
4、排除焦慮癥、分裂癥、疑病癥。
鑒別診斷:
1、焦慮癥:
焦慮癥和恐怖癥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焦慮癥患者的焦慮是持續(xù)存在的,并非針對某一具體的處境或?qū)ο?。而恐怖癥伴有的焦慮多是境遇性的、針對性的、發(fā)作性的,隨著回避恐懼對象或處境焦慮可減輕或消失。
2、強迫癥:
強迫癥狀源于患者內(nèi)心的某些思想或觀念,怕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對外界事物的恐懼,常有強迫動作。
3.疑病癥:
疾病恐懼的患者可能與疑病癥相似,恐懼情緒一般不突出,而且疑病癥擔心的是自身,認為自己的懷疑和擔心是合理的;而恐怖癥所害怕的是外在的對象或處境,并且認為這種恐懼是不合理的,只是無法擺脫。
恐懼癥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為首選,藥物治療用于減輕焦慮和繼發(fā)的抑郁情緒。醫(yī)生一般會聯(lián)合這兩種治療方法。
恐懼癥是如何治療的?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對恐懼癥效果良好。有助于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lián)系,對抗回避反應,并在這個過程中改變患者不合理的認知。
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怖癥的首選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在調(diào)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diào)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diào)整,效果更好。
藥物治療
抗抑郁藥物:恐懼癥患者容易產(chǎn)生抑郁,對于此類患者,醫(yī)生會考慮使用抗抑郁藥物治。比如帕羅西汀。
苯二氮卓類藥物:此類藥物能夠有效控制焦慮發(fā)作。對于社交焦慮障礙患者,醫(yī)生可能會考慮短期使用此類藥物,如勞拉西泮。一般不長期服用避免產(chǎn)生依賴
β 受體阻滯劑:比如普萘洛爾或美托洛爾。對減輕患者的植物神經(jīng)紊亂癥狀有幫助,例如減輕心慌。對于在公眾場合表演、講話的恐懼有效,必須提前一小時服用。
專業(yè)護理
1.建立治療性護患關系
真誠尊重病人,運用同情理解的心情傳達關懷??謶职Y的病人依賴性強,入院后凡事依賴于醫(yī)護人員,護士應謹記這一點,應與病人共同討論護理個案,不要因怕麻煩,事事替病人包辦,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在護理活動中,對病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社交,因此保持良好的治療性護患關系意義重大。
2.理解恐懼內(nèi)容接納病人
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要了解別人恐懼的內(nèi)容、形式及強度,以便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要接納病人,接受病人恐懼的情感,病人所表現(xiàn)的行為是他所使用的最好的壓力調(diào)適法,切勿以傳統(tǒng)道德標準來評判、嘲笑他,不應拒絕或排斥病人。
3.參與心理治療及護理
鼓勵別人回憶或描述恐懼的感受和應對方法,共同討論處理恐懼的方式,鼓勵病人按可接受和控制的方式表達恐懼情緒,如哭泣、來回走動,在其恐懼害怕時,陪伴病人,及時給與保護和支持,并配合醫(yī)生參與一些心理治療,如系統(tǒng)脫敏療法等。
4.保證藥物治療的順利進行
護士應保證給藥的順利完成,同時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與醫(yī)師取得聯(lián)系。
Copyright ? 2011-2025 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證120150號 京ICP備12050281號-1
(京)網(wǎng)藥械信息備字(2023)第 00530 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4000018855轉9 feedback@chunyu.me
春雨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院電話:4000018855-3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熱線:0951-12320 銀川市政府熱線:095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