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瘦一點能降低乳腺癌風險,是真的么
10月17日
是的!
國慶節(jié)剛剛過去,秉承著“多吃多睡少出門”的宗旨,界哥成功地讓自己的BMI重新站上了20 kg/m2的整數關卡,嚇得我以為秤壞了,趕緊刷刷文獻壓壓驚!可剛點開?Cancer, 我就不淡定了——瘦了能降低癌癥風險???這些學術雜志一定都是在和我作對!我豈不是又要開始減肥了?窒息!
不過靜下心來好好讀了一遍文章才發(fā)現,原來說的又是女性的乳腺癌風險!體重的降低與乳腺癌的風險下降有關!怎么回事?雖然作為一個男孩子我乳房不發(fā)達,但是我讀得乳腺癌文獻多呀!JAMA Oncol不是才發(fā)文章說胖點兒能防乳腺癌嗎?你們這些學術雜志能不能有個譜,別老是吵起來啊!
不過,看熱鬧不嫌事兒大!遇到這種精彩的事情,真是讓我忍不住一邊捏著肚子上的肉,一邊給大家強行科普——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新文章到底在說啥!
1劇情反轉!體重減輕不得乳腺癌?
這項研究最近發(fā)表在美國腫瘤協會(ACS)的期刊Cancer上,由美國加州希望之城醫(yī)療中心的Rowan T. Chlebowski領銜。研究基于一項大型的前瞻性觀察隊列研究婦女健康計劃(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自1993年起納入了16萬多名年齡在50-79歲的女性,重點關注絕經后婦女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結直腸癌和骨質疏松的預防策略。截至目前,這一研究已經發(fā)布了超過1400篇文章,研究成果用于預防疾病僅在美國就已節(jié)省超過3500萬美元。
在最近發(fā)布的這項研究成果發(fā)現,不論是否刻意減肥,與體重保持穩(wěn)定的女性相比,絕經后體重減輕≥5%的女性患浸潤性乳腺癌的風險將會降低。同時,研究也發(fā)現絕經后體重增加≥5%的女性的整體乳腺癌風險并沒有顯著上升,但三陰性乳腺癌的風險會上升。
在本次的研究中納入了1993-1998年招募如WHI研究的9萬多名50-79歲女性的數據,最終的分析納入了6萬多名未患乳腺癌且乳腺鉬靶檢查正常的的絕經后婦女,分別在研究開始時以及3年后測量期身高體重,以確定她們絕經后的體重變化,要求她們報告是否刻意減肥,同時測定了她們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的狀態(tài)。
在研究中,女性體重變化被分為了3類,體重變化<5%被定義為穩(wěn)定,體重增加或減少≥5%分別倍定義為變胖或變瘦。在隨訪的11.4年間,有3061名婦女不幸罹患乳腺癌。
結果發(fā)現,與體重穩(wěn)定的女性相比,絕經后體重增加的女性其乳腺癌風險不會顯著上升(HR?1.02, 95%CI 0.93-1.11),但體重減輕則與乳腺癌風險的降低有關(HR 0.88, 95%CI 0.78-0.98; p = 0.02),這一結果在考慮了乳腺鉬靶檢查頻率后依然顯著(HR?0.88, 95%CI 0.78=0.99)。
對于浸潤性乳腺癌亞型的分析結果發(fā)現,三陰性乳腺癌的發(fā)病比例在不同體重變化狀況的女性之間不同(p = 0.02),而之前的分析也提示絕經后體重增加與三陰性乳腺癌風險的上升有關(HR 1.54, 95%CI 1.16-2.05)。
納入更多乳腺癌風險因素后發(fā)現,體重正常的女性在絕經后無意中體重減輕(0.70, 0.50-0.96)、年齡在50-69歲的女性體重減輕(0.85, 0.74-0.97)或從未使用過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體重減輕(0.79, 0.69-0.96)與較低的乳腺癌發(fā)病風險有關,而在其他狀況下關系并不十分明顯。
2絕沒絕經?這個才是問題的關鍵!
說到這里,JAMA Oncol就不高興了,我前段時間發(fā)的文章你忘記了?我說了胖點兒好!
當然沒忘!發(fā)表在JAMA Oocol的研究中,薈萃了1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超過75萬名女性的數據,并且對這些女性進行了平均9.3年的隨訪,發(fā)現了1.3萬例乳腺癌病例,從數據規(guī)模上可以說是遠超Cancer發(fā)表的研究。只不過……這兩篇文章說的就不是一件事兒!
在JAMA Oncol的研究中納入的是18-54歲的絕經前婦女,而Cancer的研究關注的則是50-79歲的絕經后婦女。肉肉很重要,但激素水平同樣對乳腺癌的發(fā)病風險有著巨大的影響。胖點兒好,還是瘦點兒好?——絕沒絕經可能是問題的關鍵!
在2017年5月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WCRF)發(fā)布的飲食、體重、身體活動與乳腺癌關系的報告中就指出,存在有力的證據表明:
?18-30歲之間超重/肥胖降低絕經前/后的乳腺癌風險;
??絕經前超重/肥胖降低絕經前乳腺癌的風險;
??絕經前超重/肥胖降低絕經后乳腺癌的風險;
在某些情況下,絕經前的超重/肥胖與乳腺癌的風險降低有關,但如果在絕經后還那么胖,那你的乳腺可能就沒有那么太平了,反而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如果胖,請在絕經前胖!
而對于亞洲女性來說,超重/肥胖對我們更不友好,非但不能在絕經前降低乳腺癌風險(BMI每增加5 kg/m2?, HR 1.16, 95%CI 0.90-1.37),在絕經之后還會倒打一耙,增加乳腺癌的風險37%(1.37, 1.24-1.50)。在亞洲女性中,成年后的體重每增加5 kg,那么絕經后的乳腺癌風險則會增加26%,(1.26, 1.14-1.39)。而在Cancer的研究中,亞裔女性與其他種族相比也沒什么優(yōu)勢,絕經之后瘦了,乳腺癌風險也不會降低(0.67, 0.27-1.65)——絕經后,至少別胖吧!
對于這些撲朔迷離、間或矛盾的研究結果,即使是CA也只能表示:肥胖對絕經前/后婦女乳腺癌風險的影響因ER的狀態(tài)而異,肥胖與乳腺癌較高的患病風險和較差預后背后的分子機制十分復雜……
3時胖時瘦,當我們女人是氣球???
體重和乳腺癌的關系這么復雜,我想要降低風險豈不是要在成年之后、絕經之前保持超重/肥胖,成年之后還要保持體重,到了絕經之后再在無意之間減肥——做女人太難了!
其實,大可以不必如此糾結。在之前的推送中我們就已提到WCRF曾給出他們預防乳腺癌的建議,包括保持健康的體重、多多運動、健康飲食、限制飲酒。同時也應參考預防癌癥的一般建議并分年齡分情況地進行乳腺癌篩查。
而對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就更應將篩查提早到40歲之前,頻率也應該增加到每年1次,手段上除了乳腺X線檢查之外,還可以應用MRI等更多、更新的手段。那么,哪些人群需要更加關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呢?乳腺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2.既往行胸部放療的人群。?
3.有明顯的乳腺癌遺傳傾向者。
本次研究的第一作者Chlebowski指出:這次發(fā)表的研究結果為適度減肥降低乳腺癌風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此外,他的研究小組還發(fā)現絕經后的體重減輕與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降低有關。同時,研究中的適度減肥的目標是絕大多數人能夠達到的,肥胖的女性不需要瘦成一道閃電才能從中獲益。
華盛頓大學、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教授Anne McTiernan對這一研究評論道:降低癌癥風險永遠不會太晚,我們應該遵循預防癌癥的建議并進行篩查,同時對激素帶來的乳腺癌風險保持警惕。對于有極高風險的女性生殖需要討論雌激素阻斷藥物以及預防性乳房和/或卵巢切除術的利弊。
參考文獻:
[1]?Chlebowski RT, Luo J, Anderson GL, et al. (2018). Weight loss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Cancer.?2018 Oct 8. doi: 10.1002/cncr.31687.
[2] The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 (2018).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Age With Subsequent Breast Cancer Risk in Premenopausal Women. JAMA Oncol.?2018 Jun 21:e181771. doi: 10.1001/jamaoncol.2018.1771.
[3]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Available at: https://www.whi.org/SitePages/WHI%20Home.aspx?Last assessed on 2018-10-12.
[4]?Monteleone P, Mascagni G, Giannini A, et al. (2018). Symptoms of menopause - global prevalence,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Nat Rev Endocrinol.?2018 Apr;14(4):199-215. doi: 10.1038/nrendo.2017.180.
[5]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Report: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Breast Cancer. 2017. Available at:?https://www.wcrf.org/sites/default/files/Breast-Cancer-2017-Report.pdf??All CUP reports are available at:?wcrf.org/cupreports?Last assessed on 2018-10-12.
[6]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Research we fund,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findings & reports, Breast cancer. Available at:?https://www.wcrf.org/int/research-we-fund/continuous-update-project-findings-reports/breast-cancer?Last assessed on 2018-06-23.
[7] Picon-Ruiz?M, Morata-Tarifa?C, Valle-Goffin?JJ, et al. (2017). Obesity and adverse breast cancer risk and outcome: 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 CA Cancer J Clin 2017;67:378–397.?doi: 10.3322/caac.21405.
[8]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WCRF &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 The Third Expert Report. Continous Update Project, CUP. Available at: https://www.wcrf.org/dietandcancer?Last assessed on 2018-10-12.
[9]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 (2017).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7版). 中國癌癥雜志, 27(9), 695-760.?doi: 10.19401/j.cnki.1007-3639.2017.09.004.
[10] Jenkins?K. Weight Loss After Menopause, Lower Breast Cancer Risk. Medscape. October?09,?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03145?Last assessed on 2018-10-12.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