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315晚會上被“打臉”的食品謠言
3月18日
不傳謠,不信謠。
作者 | 陳若菁
編輯 | 吳叔瑾
插圖 | 藍娟
每年的315晚會都是打假盛會,除了一些黑心商家和劣質產品被曝光之外,晚會也會針對當時盛行的消費謠言進行辟謠,以正視聽。這里辟謠君就帶大家回顧一下,近幾年315晚會上被“打臉”的食品謠言都有哪些:
謠言一:紙巾攪拌后飲料變色,因為色素太多
在網上一個熱傳的視頻中,一名男子將橘色的飲料倒入杯中,然后放入一張紙巾快速攪拌。隨后,杯子里的飲料呈現出透明狀,而紙巾已變成橘色。這個視頻在朋友圈、微博傳播后,不少人質疑這種汽水飲料中色素超標。
真相:
去年的315晚會上,實驗員現場實驗,兩杯飲料中的一杯褪色明顯,另一杯則沒有什么變化。隨后實驗員揭秘:使飲料褪色的紙不是普通的餐巾紙,而是一種新型洗衣用品——色母片,它的吸附能力很強,不論對于天然色素還是人工色素,都具有極強的吸附作用,使飲料褪色也就不足為奇。

圖片來源:網絡
那么飲料中的色素到底有沒有害呢?
其實,不僅僅是飲料,所有帶有顏色的食品,不論含有天然色素還是人工添加的色素,只要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在國家規(guī)定的安全范圍之內,都不會影響人體健康,可以放心食用。
謠言二:白殼雞蛋、土雞蛋、柴雞蛋、有機雞蛋等,都比普通的紅殼雞蛋有營養(yǎng)

相信這個說法在大家的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了,許多商家也以此作為噱頭,宣傳自家的“農家土雞蛋”、“有機雞蛋”等產品比一般的雞蛋更健康、更有營養(yǎng),一些消費者更是對此深信不疑。
真相:
這個謠言在15年和17年的315晚會上均有被提及。目前,沒有任何檢測依據表明以上這幾類雞蛋比普通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更高。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徐貴云表示, 雞蛋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 無論柴雞蛋還是普通雞蛋, 其營養(yǎng)價值沒有太大區(qū)別。
謠言三:鐵鍋炒菠菜,補鐵補得快

這應該是大眾常見的食物認知誤區(qū)之一了。動畫片《大力水手》中,主人公波派吃了菠菜罐頭之后就變得力大無比,加深了人們對菠菜含鐵量高,吃菠菜能補鐵的認知。不少網友表示,印象中中學化學里就有說到用鐵鍋鐵鏟炒菜能補鐵。
真相:
上海市同仁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張靜指出,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年)》的記載,新鮮菠菜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在綠葉蔬菜里,菠菜含鐵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一個成年人每天對鐵的需求量約為15毫克,但就算每天吃500克菠菜,也不能滿足人體基本需求。
總的來說,菠菜補鐵作用遠不如畜肉類的瘦肉和動物血、肝來得有效:數據顯示,豬肝的含鐵量為22.6毫克/100克、鴨血的含鐵量為39.6毫克/100克,這些食物的含鐵量和吸收率都遠高于菠菜。
用鐵鍋炒菜,鐵與食物中的酸性物質接觸產生化學反應,雖然能夠增加菜肴中的鐵含量,但轉化成的都是非血紅素鐵,人體對它的吸收率只有3%以下;人體需要吸收的是有機化合物形態(tài)的鐵,又被稱為血紅素鐵,血紅素鐵在人體中的吸收率約為30%-35%。也就是說人體吸收鐵鍋中的鐵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
因此,真的要補鐵的話,相比于鐵鍋炒菠菜,不如試試動物肝臟、鴨血等補鐵效果更明顯的食物。
謠言四:兒童醬油更有益于兒童健康

兒童醬油,是近年來生產企業(yè)推出的一個醬油“種類”,“低鹽、淡口”是兒童醬油的主要賣點,多數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也會選擇此類醬油并愿意付出更高的價格。
真相:
根據《消費者報道》的測試結果顯示,6個品牌的國產兒童醬油的含鹽量與普通醬油幾無差別,并沒有更“低鹽、淡口”,其中廚邦、海天、珠江橋等3品牌國產兒童醬油的含鹽量甚至比其生抽更多;氨基酸態(tài)氮、谷氨酸鈉(味精)、銨鹽等3個鮮味及品質指標的檢測結果顯示,海天、千禾、味事達、珠江橋及加加等5品牌兒童醬油的鮮味程度不及其對應品牌的普通醬油,兒童醬油沒有其宣傳的“比普通醬油更鮮”;唯一值得一提的是,6款國產兒童醬油的味精含量均低于其普通醬油。
綜合以上的檢測結果,《消費者報道》得出的結論是:
兒童醬油更多是商家為了賺取高利潤的噱頭,與其高價不符。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范志紅指出,幼童需要嚴格限制鈉攝入量,1歲以內根本不用加任何咸味調味品,包括醬油;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鐘凱博士也強調過,“這個兒童醬油本身對孩子來說意義不大,所以根本就沒有制定兒童醬油生產標準的必要?!?/p>
謠言五:喝堿性水能改善體質
“多喝堿性水有利身體酸堿平衡”、“人體有酸堿性體質之分,‘酸性體質’是亞健康狀態(tài),容易引發(fā)各種疾病,應大量補充弱堿性水”,一句句充滿誘惑力的字眼,無不沖擊著對于健康和安全用水有著極大需求的消費群體。
真相:
在2010年的315晚會上,已經明確說了市場上熱銷的“堿性水”對改善人體PH值是一個謊言;5年后,在2015年的315晚會上,這個謠言再一次被提起,然而當時依然有34%的被訪受眾對它深信不疑。
事實上,“酸性體質”并不存在。北京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院的博士生導師李可基提出,正常人的體液是偏堿的,酸性體質的說法屬于用歪理推理得出的謬論。
而飲用堿性水既不能改變人體的酸堿平衡,也不會改善人體體質。在2010年的315晚會上,來自北京大學營養(yǎng)食品系的古教授就此專門做了一個實驗,先設置一個模擬人體環(huán)境的緩沖液,然后添加堿性水進去。在添加之前緩沖體積的PH值是7.4,加進去后還是PH7.4,這說明人體環(huán)境具有緩沖作用,堿性水并不能改變人體PH值。人體環(huán)境非常穩(wěn)定,外界的酸和堿不能改變身體平衡,人的酸堿在一個精密的系統(tǒng)當中不能輕易被改變,如果酸堿過多都容易中毒。有專家提出,致病性的大腸桿菌、副溶血性活菌等致病微生物喜歡的環(huán)境都偏堿,過量攝入堿性水,反而是對病菌的“培養(yǎng)”,對健康身體的破壞。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飲用安全衛(wèi)生的水,就可為身體細胞的正常生命代謝提供營養(yǎng)運輸載體,切不可被商家的營銷噱頭沖昏頭腦,過度追求所謂的“堿性水”,不僅對身體無益,飲用過多更有可能給健康帶來損害。
縱觀以上幾條謠言我們不難發(fā)現,很多食品類謠言都是商家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而胡編亂造出來的“偽科學”,而一些自媒體為博取關注而制作的視頻和文章也容易散播謠言,引發(fā)大眾不必要的恐慌。對此,辟謠君還是那句話:不傳謠,不信謠。
參考文獻
[1] 張群琛.媒體實驗:飲料用紙巾攪拌真的會褪色不說明色素超標[J].廣西質量監(jiān)督導報,2016(02):43.
[2] 食品業(yè)那些營養(yǎng)陷阱:兒童醬油并不適合兒童[J].大眾標準化,2015(04):44-45.
[3] 拒絕再“忽悠”:315曝光的消費謠言真相[EB/OL].http://caijing.qlwb.com.cn/2015/0317/338224.shtml, 2015-03-17.
[4] 8款兒童醬油測試,原來我們都被騙了……[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74d9ba0102wyy9.html, 2017-01-07.
[5] 315晚會上的謠言題,你都答對了嗎?一次說清全部解題思路[EB/OL]. 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7442, 2017-03-16.
[6] 喝堿性水有益健康?謠言!央視315再爆堿性水謊言[EB/OL].http://www.sohu.com/a/6977736_113349, 2015-03-19.

